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精神疾病患者用行動實現夢想,站上舞臺展現人生

  「踏出家外與社區民眾交流是全新的體驗,雖然演出時會有壓力,但這是個脫離舒適圈自我成長的機會!」。在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公共衛生護理師的引導下,精神照護學員天逸(化名)面對過去的生活經驗以及生命中的創痛,勇敢的走出家門,透過參與劇團表演撫慰內心的傷痛。
  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鼓勵學員用行動實現夢想來代替妄想。10月20日當學員們站上舞臺將真實的生命故事展現在眾人面前的那一剎那,觀眾都被他們的真誠震懾住,學員們以實際的行動證明精神疾病患者一樣能擁有燦爛的人生,讓大眾重新認識並支持他們,提供患者及家屬更友善的社區環境。
  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邀請社區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屬們來參加社區劇團課程,透過為期15週的「社區劇場-愛在記憶時」活動帶領團員進行肢體展演,整合學員與社區共同記憶,集體創作表演屬於社區的故事,藉此肯定自我價值、達到自我療癒,紓解精神壓力,也透過創作劇本的過程,刺激大腦功能以預防失智、增進健康,更藉由演出讓家人和社會大眾看見患者的故事,促進世代間互動。
  此劇場亦結合各領域專業,透過「4師大會」給予精神照護學員完善的社區復健,藉由「護理師」觀察學員狀況,適時給予諮商及建議;「社工師」引導學員表達感情,培養自我照顧能力,並協助家屬運用福利資源照顧學員;若學員遇有複雜狀況,將召開個案討論會,由「醫師」給予醫療意見,另結合強恕中學的「美容師」至現場指導化妝技巧,讓學員拋開疾病桎梏,透過裝扮提升自信。藉由團隊的陪伴帶領,這群原本徬徨的學員,漸漸地有了活力,在充滿了愛與溫馨的灌溉下,化作春泥,落地生根,展現每個人的人生。
  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張惠美主任表示,以社區為導向的慢性精神疾病復健是世界局勢所趨,社區精神復健的方法繁多,藝術治療為近年興起的方式之一,透過藝術與醫學的融合,涵蓋音樂、美術、表演等不同元素,增加個案自我表露和社會互動的機會,並藉著團體復健,提升團體凝聚力,使個案獲得歸屬感。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慢性精神疾病個案由101年14,449人增加至106年15,056人,成長了4.2%,且近來精神疾病相關的媒體事件層出不窮,在在都突顯出精神疾病照護的重要性。
  有關活動訊息請洽詢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陳護理師,電話(02)23215158轉6535。